媒体广角
当前位置: 新闻网 >> 媒体广角 >> 正文
  • 【新浪网】神奇的艺术:为原木加上眼睛(首页推荐)

    ——杨刚教授“变废为宝”超级魔术再度升级

    2018年03月14日  点击:[ ]

     您可能在中国的某些著名景点邂逅过他的作品;

      您手机相册里兴许还留有与他大作兴致盎然的合影;

      您也许被电视节目里他的创作经历所吸引并印象深刻;

      您或许还想像他一样怀抱艺术做些不同凡响的创举……

      人称“钢铁侠“的杨刚教授作为湖南旧金属创意雕塑第一人,在国内外声名鹊起之时,关门谢客,真正静下心来,以艺术创新和教学为己任,带领着一群菁菁学子,向艺术之巅,再做扎实的努力和质朴的攀登。

      闭门创作一年之后,365在线体育直播杨刚雕塑工作室久违的大门即将敞开,杨刚教授将携手他的学生们,又会给世人带来怎样的视觉惊奇?

      腐朽与神奇

      看到地上这一堆普通的废弃木柴,您想到的是什么?

      柴火?

      耶!恭喜您,有人跟您想的一模一样。

      一天,当杨刚教授发现工作室门前的那些宝贝木料不见了时,瞬间心都疼了,通过监控,寻迹到了校门口烤红薯的老婆婆那里。老婆婆听明来意,还是一头雾水,满腹狐疑,哼,一个大教授居然这么小气,还舍不得一堆烂木头,非得讨要回去。她指着一炉明火说:“瞧,都在这里头呢,你那些木头大小合适,最适合烤红薯了!”为了彻底改变这些原木的命运,杨刚教授亲自带着卖红薯的老婆婆参观了他的工作室,看到那一个个活灵活现的艺术品时,老婆婆惊呆了,连连感慨:“天啦!烂木头还可以这么整啊!”

      当然后来还出现过熏腊肉的大伯和捡垃圾的小伙子,他们都相中了杨刚教授从垃圾堆里收来的木头和枝条,都被杨刚教授千嘱咐万拜托的从工作室送走了。 这些与同一堆木头有缘的人,成为了这神奇的艺术第一批被邀请参观的幸运观众。

      的确,杨刚教授进行艺术创作的原材料都来自于废品站和垃圾堆,之前常带着团队去河西望城雷锋镇黄花塘的废品站掏宝贝,现在则经常在校内的垃圾堆转悠,看到校园新丢弃了一批被修剪的枝条和树桩,就两眼发光,把枯枝断木拿在手里鉴定和把玩,还经常高举起断枝问随行的同学们:”看到它,你觉得像什么?”凡是有感觉的,都统统带回去进行魔术般的加工创作。

      这些在大多数人看来无用的垃圾都是杨刚教授的宝贝……世上哪有纯粹的垃圾?只有没被利用的资源!经过艺术家巧妙的设计,杂乱之木也能破壳重生。杨刚教授用精妙的计算、机械的方法,艺术的魔力,腐朽中创造了神奇。

      每一块木头,每一根树枝都有它自己独特的造型和个性,杨刚教授就是发现了这些原木骨子里的味道,真心以待,加以重新组合和设计,就赋予了它们全新的艺术生命。经过杨刚教授魔术般的选择、打磨和组合,这些垃圾堆里的住户摇身一变,就成了截然不同的另外一个模样。您还认得出来它们曾经的样子吗?

      高峰与原野

      从网络上我们可以轻松查阅到杨刚教授的基本信息: 男 ,土家族,湖南石门人。365在线体育直播艺术设计学院教授、雕塑艺术家,迄今为止累计创作300多件雕塑作品。主要代表作有:湖南省长沙市橘子洲两型雕塑艺术园群雕、湖南省长沙市步步高商业集团梅溪新天地百猴雕塑园群雕、湖南省常德市清水湖雕塑园群雕、青海省西宁市云海再生资源展览馆云海雕塑园群雕、甘肃省兰州市华壹雕塑园群雕。

      2016年11月,《杨刚两型钢铁雕塑艺术》由湖南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国内特种雕塑艺术领域的第一本专著。

      新华社、湖南日报、三湘都市报、长沙晚报等纸媒;中国教育电视台、湖南卫视、江苏卫视、湖南都市频道等电视媒体;新浪、红网等新媒体都非常看好杨刚教授的艺术创作,相继做过专题报道。

      种种信息,无不揭示着一个事实:在两型钢铁雕塑艺术方面,杨刚教授已经成为了一座高峰。

      艺术的生命力和价值就在于原创,虽然艰难,但是很有成就感。而原创之路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面对一堆真正的垃圾,如何确定风格题材?如何取舍选择?如何排列组合?不是每个出炉的作品都是一帆风顺的,要想找到最能够表达原木神髓和艺术感受的最佳方案,杨刚教授有时做梦都在思考和创意。

      谈到创作,杨刚教授的学生们分享到,创作的过程是痛并快乐着。木头容易裂开,对待小枝条要特别小心,一不留神就会前功尽弃;平衡需要掌握好,很多独特的造型是创作到最后不能立起来;还有的做着做着就没有了感觉,不知如何继续;有时有好的想法却苦于没有实现想法的好材料……每一个失败或者放弃的作品都有着一个黯淡的故事,这种痛与黯淡,也是一种艺术的必经之路。当然更多的感受是兴奋!特别是看到一根有意思的原木连接到一种奇妙的想法时;作品初步搭建好,看得到希望时;一个大胆的创意被实现时;成功创作完被人们肯定时……这些,都足已推动这些跟着杨刚老师学艺术的学生们砥砺前行。

      杨刚教授说,我们的周围其实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弯下腰去努力寻找的勇气。杨刚教授身体力行地做到了,他虽站在雕塑艺术的高峰之上,却始终心系学院,不忘师德,脚踩大地,恭身而行,带领着一群同样热爱艺术,同样愿意弯下腰去努力寻找美的学生们,朝向一片更辽阔的方向,一个更宏伟的目标,前进!

      杨刚教授把目光聚焦到更加亲民,更易推广,更能给人以视觉冲击的原木艺术上,他视这片崭新的领域为沃沃原野,决心要通过艺术品的感染力,倡导市民提高节能环保意识。

      艺术与技术

      自2012年开始迷上这门“变废为宝”的艺术,杨刚教授对艺术的追求,可谓狂热;自从一年前开始潜心教学和闭门创作,杨刚教授呈现作品的状态,又可谓镇定。最好的艺术,就是狂热与镇定两者相融的结果。尽管雕塑艺术离不开天性与禀赋,但如此舍得自我挖掘,暗中用力的人,才可能为世人不断地创造神奇。看杨刚教授的作品,会看到其中的深情和深情后面潜伏着的那份朴拙,那是一种舒展的大气的宁静的朴拙,是不可以一眼望穿,却愿意用时间去琢磨的。

    南涉外经济学院艺术学院动画系教授杨刚接受采访:  

      原木艺术造型的把握需要具备相当的功底。杨刚教授精通动画设计和金工艺术,在立意和立型方面有令人羡慕的优势。他用扎实的雕塑技艺打底,但却能脱出传统的羁绊,加上谙熟于心的动画创作功底,不固守也不花哨,把原木的生命还原到具体的现代情境中,显得既结实又自信。

      这里的每一件作品都没有先例可循,杨刚教授也没有设计稿,面对一堆堆材料,他自然而然的会产生很多想法,在艺术造型之前,他就已经知道那里藏着怎样的一件作品,而后所做的,就是将头脑里的这件作品展现出来。他往往是在制作车间现场创作,看到什么零件就去想摆放的位置,敏锐地捕捉到原木内在的声音,与之对话,渐渐让作品按照自己的意愿慢慢生长出来。

      然而原木艺术光有灵感和触觉是远远不够的,好的想法必须有过硬的技术支持,而这又正是杨刚教授团队的强项。他们精诚合作,对捡来的材料进行简单处理,通过切割重组,用一个个的小小钻孔连接固定,将创意变成现实,将废木打造成艺术品。

      365在线体育直播艺术设计学院院长何力教授是杨刚教授非常尊重和欣赏的一位艺术家,他接受新浪湖南教育频道采访时,先不由地对艺术设计学院的艺术氛围生出自豪之感。他介绍说,艺术学院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艺术素养,还要有过硬的实践能力,为了更便捷地让学生们拥有更好的动手能力,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艺术学院校内有特色的艺术工作室林立,而杨刚雕塑工作室是其中最为突出的。许多学生跟着他一起探索与研究雕塑艺术,既启发了思维又实践了教学,是个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谈起杨刚教授的艺术追求,何力院长还总结到,杨刚教授所原创的原木艺术,是以废弃的原木作为媒介,以拼接的方式来进行创作的一种艺术,不仅形象生动、特色鲜明,而且很生活化,非常接地气,是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艺术素养的优秀实践项目。最让人看好的是,玩这种原木艺术非常环保,门槛又低,不需要特殊的材料,园林工人修剪下来的枝条就可以; 不需要太多机械和复杂的工序,能够造型拼接好就可以。所以这是一门更适合于全民推广,男女老少皆相宜的一门新型艺术。就像中国著名的泥人,竹器,都能够创造出精美的艺术品,能够陶冶情操、美化生活,甚至是包装材料,任何你想得到的东西,都可以用艺术的思维和手法来进行创作,这是一种突破式的带领。

      美无处不在!只有拂去世俗的尘霾,才能保留那份创作的初心,才能领略万物的灵性之美。懂得这个道理的杨刚教授,在处理杂乱无章的原木素材上,拥有别具一格的手笔,这都源于一个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能够回到万物的灵性之美去发现别外洞天。


      

    铁血与柔情

      杨刚教授曾经主动请辞学院动画系主任之职,专心进行教学和艺术创作,这绝非出自偶然的冲动,正是有着一颗对待艺术的敬畏之心,怀抱不断求索的庄严态度,所以才能够站在两型雕塑艺术的高峰看到原木艺术创作这一片暗藏锦绣的原野。杨刚教授敢为人先、勇于突破、开拓进取的举动,与深深根植于心的绿色环保理念巧妙融合,共同生出原木艺术的春天。

      一场由杨刚教授和他学生们带来的展览《原木的艺术》已经拉开帷幕,艺术的光芒即将穿墙而出,耀动四方,这种原木的艺术,让我们看到无限种可能性,也许走出展厅,我们会被感染,会用不同的眼神来看待这个世界的美丽。

      这是杨刚雕塑工作室继钢铁雕塑艺术创作之后,杨刚老师带领艺术设计学院动画系的六位学生独辟蹊径,利用废弃的各种原木、树枝、树根开始的新的雕塑艺术创作,在半年时间之内他们共计创作出大大小小22件作品,这每一件作品都凝结了他们辛勤的汗水,绝妙的创意,是他们的呕心沥血之作。

      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木的形状!少加工、少雕琢!把每一块简单的木头、树根放在它最需要的位置!“学生们说,这是杨教授给他们讲得最多的几句关于创作的话。也是依照着老师的原木艺术创作原则,同学们每天着了魔似的对着一堆木头寻觅着,琢磨着,铁了心,要循着枝桠透露的信息为它们找到灵魂的家园。

      杨刚教授有位学生创作了一只蜘蛛,觉得各方面都满意,但总是缺了些什么。去请教老师,杨刚教授看了看,问,怎么没有眼睛啊?学生很认真的回答:蜘蛛是没有眼睛的啊!杨刚教授笑了,说,那你加上一对大大的眼睛再试试?学生半信半疑地照做了,神采和感觉立马就出来了。杨刚教授顺势教导说:“艺术来源生活却高于生活,如果只是照搬生活,没有自己的想象空间,那趣味从何而来?”

      杨刚教授为他和学生的每一个艺术品,都加上了一双与众不同的眼睛,这些眼睛成为了杨刚原木艺术重要的特色之一。看到这样突出和有幽默感的眼睛,会想到四个字“画龙点晴”。的确,眼睛是通向世界的桥梁,艺术品的生命力因为这小小的给予而灵性大增,令人记忆深刻。

      这一件件独具特色的原木艺术品,充分展现出了杨刚教授在教学过程中传导出来的人和动物的立体之美、手艺之巧和构思之妙,也充分呈现出原木艺术的趣味和环保理念。

      看完这些令人热血沸腾的原木艺术,让我们向这些微不足道的事物道谢,谢谢它们让我看到它的美,是那么地质朴与打动人心!

      在杨刚雕塑工作室,原木虽然失去了生命的迹像,却可以走得更为遥远。杨刚教授带领学生们,用最直接的技艺给最为庸俗的事物谱写情歌,他把对世界的爱都表现在了一枝一木一钉一铆中。我看到杨刚教授在坚守之中有一种溢于言表的欢愉,即使是孤独前行,在他眼中路的尽头,始终耸立着一座艺术的殿堂。每一处通往殿堂的小路都闪耀着思维之美和创意之奇,每一个走上这条小路的人,心里都捧着一束温暖的火花。

      我想遇见杨刚教授和他的学生们的枯枝断木是幸运的,因为它们不仅摆脱了被焚烧和腐朽的命运,而且循着杨刚教授艺术思维的方向,找到了自己无比璀璨的灵魂。

      作者:牛娃



    上一条:【TOM娱乐】涉外大一学生出演霸道总裁
    下一条:【人民网】全国人大代表、宇华教育集团董事长李光宇:加强民办学校党建工作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2.10
  • 3
  • 4